2013-12-01
“一官”要对得起“百姓”(未完待续)
11月2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,在会上,他给市、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:“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勿道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;穿百姓之衣,吃百姓之饭,莫以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。”他说,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。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,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。 (一) 习近平提到的这位“封建时代官吏”究竟是谁呢?经考据发现,这幅对联出自清代内乡知县高以永之手,为高知县于康熙十九年(1680年)撰写,意在自警。高以永,浙江嘉兴人,北宋名将高琼第22世孙。他于康熙十一年(1672年)中举人,十二年(1673年)中进士,十八年(1679年)调任内乡知县,兼管镇平、淅川两县事务。二十七年(1688年)升任直隶省安州知州并兼新安县事。三十一年(1692年)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,后因劳于政务而病卒于官邸,时年63岁。知县高以永身为地方官,能自觉与百姓一等,视百姓为衣食父母,的确难能可贵。此联之所以久传不衰,就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揭示了“官”与“百姓”的关系,足以令为政者思考和铭记。 |